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,中藥是我國傳承幾千年的瑰寶,現(xiàn)在很多人都喜歡喝中藥調(diào)理自己的身體,而且中藥的副作用很小,那么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是什么呢,下面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。
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
煎中藥首先要選陶罐或者是瓦罐、砂鍋。方法如下:
1、煎中藥的時候要先武火燒開,煮沸后改用文火再煎十五分鐘,時間不可過長,以免造成中藥焦糊,產(chǎn)生毒副作用。
2、煎藥一般用自來水或純凈水,自來水可以稍微晾一晾,把漂白粉一類的物質(zhì)揮發(fā)掉,水溫以二十五到三十攝氏度左右為宜,不要用沸水。
3、浸泡的過程是煎煮藥物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為三十到六十分鐘,加水的量為超過藥物一厘米左右。
4、水沒開時用武火,水開以后轉(zhuǎn)中火,一般解表藥十到十五分鐘即可;補益藥,在二十到三十分鐘左右。
此外,藥渣一般倒掉,通絡止痛或活血化瘀的藥物,可將剩余的藥渣熬水后泡手泡腳,水溫要控持在四十攝氏度以下。
在服藥期間,飲食方面要忌辛辣,油膩,生冷,刺激性的食物。開藥后要謹遵醫(yī)囑,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用藥,不可胡亂用藥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。
中藥的副作用
中藥是我國傳統(tǒng)藥物的總稱,經(jīng)過炮制、加工等程序的中藥會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毒副作用,且有增強藥物性能的功效,一般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適量吃中藥對機體沒有副作用。但由于不當?shù)氖秤昧炕蚴秤梅绞綍a(chǎn)生藥物中毒的副作用,可能累及消化系統(tǒng)、皮膚系統(tǒng)或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等,而產(chǎn)生相應的不良反應。
1、消化系統(tǒng):雖然中藥較為溫和,且易于消化,但若食用過多則可能會加重胃腸道負擔,從而引起腹脹、腹痛、惡心、噯氣等胃部不適癥狀;
2、皮膚系統(tǒng):尤其對于一些過敏體質(zhì)的人群,在吃中藥時可能會更容易發(fā)生皮膚皮疹、瘙癢、局部潮紅等皮膚過敏反應,也屬于一種副作用的表現(xiàn)形式;
3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:若中毒癥狀較為嚴重,甚至會累及神經(jīng),表現(xiàn)出頭暈、頭痛、譫妄、意識不清、癡呆等反應;
4、其他:服用中藥中毒后還會伴有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蛋白尿、血尿等癥狀,通常中毒癥狀可以累及各個系統(tǒng),所以不可忽視。
由于中藥的藥物種類較多,因此在服用中藥時應謹遵醫(yī)囑,并定期進行檢查,根據(jù)疾病的進展進行藥物加減?;颊卟豢擅つ孔孕杏盟?,雖然中藥有較多好處,但是也屬于藥材,擅自用藥有可能造成不利影響,甚至引發(fā)副作用。
何為中藥的四氣
中藥的四氣通常指中藥的溫、熱、涼、寒四種藥性,對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之氣,不僅反映了藥物對人體的作用,也對臨床用藥具有指導作用。具體介紹如下:
1、溫、熱:通常指具有溫、熱特性的藥物,如附子、肉桂、生姜、吳茱萸、當歸、細辛、麻黃等,這類藥物具有溫里散寒、溫經(jīng)通絡、補火助陽等功效,可用于治療寒癥,但是注意溫熱藥物具有傷陰助火之害,需謹慎應用。
2、涼、寒:通常指具有涼、寒特性的藥物,如金銀花、連翹、菊花、桑葉、黃連、薄荷、石膏等,這類藥物具有清熱、解毒、涼血、瀉火等功效,可用于治療熱癥,但是注意這類藥物有傷陽助寒之弊,需謹慎應用。
所以中藥四氣對于臨床用藥有積極的指導作用,建議服用中藥前先請中醫(yī)師進行辨證,不可盲目自行用藥,以免貽誤病情。
總結
中藥的正確煎藥方法,中藥一旦煎糊,其性質(zhì)就會發(fā)生改變,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,甚至效果相反。因此,中藥煎糊后應丟棄,不能服用。